作者: 来源: 时间:2017-02-23
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转型、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日趋多元的新形势下,坚持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对于更好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汇聚起广大民众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深远。
创新领导方式 提高各级党委抓群团工作自觉性坚定性
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首先应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明确群团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牢固树立“不抓群团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对群团工作做到“决策上重视、能力上适应、精力上保证、政绩上突出”。其次,建立完善党委研究决定群团工作的重大事项制度。党委每届任期内应召开专门的群团工作会议,党委常委会要定期听取群团组织工作汇报,每年都要专题研究群团工作,党委书记要经常过问了解群团工作情况,分管副书记要主抓好群团工作。建立党委群团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党委群团工作考核制度,把群团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党委领导班子和分管负责同志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把群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整体部署。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党建群建“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两相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第四,在强化党委领导责任的同时,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团履职尽责、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新格局。
创新组织设置 不断扩大群团工作有效覆盖面
随着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群团组织实现对社会的全面有效覆盖,既要规范设置,保证群团组织体系的严密性,又要灵活设置,把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拓展到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实践中,除按传统的以地域、行政隶属和管理设置基层群团组织以外,可探索采取如下四种形式:一是以归口管理的形式设置群团组织。即在县级私营企业协会、工商联(商会)建立群团组织,统一归口管理本地范围内的私营企业群团组织;在个体劳动者协会建立群团组织,统一归口管理本地范围内的个体工商户群团组织。同时,在有一定规模和人数的私营企业及个体劳动者集中的地方建立群团组织。二是以行业管理形式设置群团组织。即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建立群团组织,对本行业基层群团组织及其成员实行统一管理。三是以社区为单位的形式设置群团组织。即以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以及村镇、街道等社区为基本单位建立群团组织,对社区范围内的群团组织成员实施统一管理。四是以产业“链条”的形式设置群团组织。即可以产业链条的龙头企业为主,或以规模生产基地为主,或以经营市场为主,或以乡镇农技服务站和多种经营公司等服务单位、服务组织为主,由所辖范围内的各单位共建群团组织。五是以产业联合的形式设置群团组织。这种形式比较适用于在发展不平衡的村、居、企中建立群团组织,即实行村与村、村与企(乡镇企业)、村与居(居委会)、企与企之间联合建立群团组织。
创新保障机制 推动群团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群团组织能否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物质和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加强对群团干部的源头建设,即通过“选”“派”“招”“考”等渠道选人,充实和加强群团干部队伍。“选”就是从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为群团干部队伍储蓄后备力量;“派”就是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群团组织任负责人;“招”就是把经过基层历练的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选招到群团部门工作;“考”就是面向社会通过公务员统一考试,选招群团干部。与此同时,以提高群团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加强群团干部的教育培训;以交流任职、选送挂职、基层锻炼、参与党政中心工作等多种形式,
加大对优秀群团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二是创新物质保障机制。建立以制度化的财力投入为重点、特别是以政府投入为重点的财力投入保障机制。根据目前我区市、县、乡镇普遍存在群团工作经费不足、基层群众活动阵地缺乏的情况,政府要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于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予以专门立项。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财力、物力投入机制,多途径解决群团工作财力、物力不足问题。三是建立完善横向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建立工、青、妇组织定期工作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与经验借鉴,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与合作。建立完善群团组织与党政各部门、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机制,通报交流情况,争取各方理解支持。建立完善群团组织与人大、政协机关工作联系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群团人大代表和政协界别委员优势,加强提案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主动及时发声。
创新活动方式 提高群团工作科学化水平
群团工作从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向服务化、社会化、信息化转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自身工作转型,通过创造性工作激发发展活力、赢得群众信任。各级群团组织要准确把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紧扣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精心谋划,主动融入,团结动员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进同群众的深厚感情。群团工作要坚持把团结动员群众干事创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等,作为工作的主抓手抓好抓实;活动载体要多元化,通过开展主题鲜明、易于操作、富有特色的活动,推动工作的有型化、具体化、实效化。在工作运行方式上,要从封闭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向指导、管理、服务的方式转变,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格化方向转变,从短期见效的“大呼隆”,向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新机制转变;积极探索推进网络群建模式,提高网上群建工作水平,即强化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建设,实现群团舆论宣传阵地在互联网及手机终端主流媒体的有效覆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实施“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辟群团工作新领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即在政府简政放权、职能转移过程中,涉及公益性、专业性、社会化的部分公共服务项目,适合由社会力量承担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群团组织承担。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整合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和融合,以此为平台,拓展发挥作用的空间,激发工作的更大活力。